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将在北京召開。黨的十九大是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迎接十九大、宣傳十九大、貫徹十九大。
國内“形勢與政策”教學要點
一、全面迎接學習貫徹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
黨的十九大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總結過去5年工作,回顧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進程和寶貴經驗,深入分析當前國際國内形勢,全面把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衆新期待,制定适應時代要求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繼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而團結奮鬥。大會将選舉産生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教學中,一要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組織學生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别是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7月26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讨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要着力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的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深刻領會講話的豐富内涵、精神實質、實踐要求,特别是講話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判斷、重大舉措,增強“四個意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增強維護核心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二要緊緊圍繞迎接黨的十九大,緊密聯系黨和人民過去“砥砺奮進的五年”的偉大實踐,着力引導學生學習掌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争、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黨和國家的曆史性變革和曆史性成就,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要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後,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着力引導學生全面系統準确地學習掌握黨的十九大的曆史意義、理論貢獻、重大部署和實踐要求,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下闊步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二、準确闡釋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内外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有效推進各項工作,保持了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态勢,為完成全年預期目标并取得更好結果奠定了紮實基礎。教學中,一要着力引導學生準确了解我國經濟發展形勢。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主要指标好于預期,城鎮就業平穩增加,财政收入、企業利潤和居民收入較快增長,質量效益回升。物價總體穩定。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化,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保持強勁,産業結構調整加快,過剩産能繼續化解,适應消費升級的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各産業内部組織結構改善。區域協同聯動效應初步顯現,“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深入實施,脫貧攻堅戰成效明顯,生态保護、環境治理取得新進展。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日益深入人心,政府和企業行為正在發生積極變化,促進供求關系發生變化,推動了市場信心逐步好轉。二要着力引導學生準确掌握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這就是,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更好把握穩和進的關系,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時機,把握好度。要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實施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适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确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确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确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三要着力引導學生準确掌握下半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這就是,要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加大補短闆力度;積極穩妥化解累積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深入紮實整治金融亂象;穩定房地産市場;穩定外資和民間投資;高度重視民生工作,積極促進就業。
三、準确把握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和任務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農村農業工作的主線,旨在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争力。教學中,一要着力引導學生正确認識當前我國農業農村形勢。今年以來,農業農村發展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的良好态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農業結構調整邁出重要步伐,農村新産業新業态蓬勃發展,農村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推進,農村民生持續改善,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但随着人民群衆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農産品需求結構加快升級,而供給結構調整相對滞後,農産品供不應求和積壓滞銷現象同時存在,供需失衡的結構性問題日益顯現,成為制約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突出問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二要着力引導學生把握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思路。這就是,要在确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标,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産率,促進農業從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态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三要着力引導學生把握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這就是,要優化産品結構,把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把提高農産品質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優化經營結構,把促進規模經營與脫貧攻堅和帶動一般農戶增收結合起來;優化區域結構,建設好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加快科技創新,增強農業發展動能;優化産業結構,着眼提高農業全産業鍊收益,推行綠色生産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四、正确認識兩岸關系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當前兩岸形勢複雜嚴峻,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增加,對台工作克難前行。教學中,一要着力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和重要内涵。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強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是紮實推進和平統一進程的重大舉措。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兩岸一家親是堅實基礎,提升兩岸經濟合作水平是重要途徑,中華文化是精神支撐,兩岸同胞的創造力是重要動力,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與台海和平穩定是必然要求。二要着力引導學生深刻認識推動和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隻有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兩岸關系才能撥雲見日,柳暗花明。三要着力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台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隻會給兩岸同胞帶來深重禍害。必須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努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四要着力引導學生準确把握兩岸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台灣的前途系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系于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兩岸同胞共擔民族大義,堅定不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全體中華兒女肩負的責任。
國際“形勢與政策”教學要點
一、了解當前國際格局特點
當前國際格局正處在一個加快演變的曆史進程之中,國際形勢不确定性更趨凸顯,大國力量對比發生重要變化。一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上發展快車道,多個發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區逐漸形成,國際力量對比繼續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方向發展。要着力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國順應曆史潮流,積極倡導和踐行多邊主義,構建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二是中國國際影響力顯著上升。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圓滿召開、2017年習近平主席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并發表重要演講、“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順利舉辦,越來越多的中國倡議上升為國際共識,越來越多的中國方案彙聚成國際行動,顯著增強了我國的議程設置權、規則制定權和國際話語權。要着力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國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始終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緻力于為國内建設服務,為全球經濟引航,為地區發展出力,為世界和平擔當。
二、認識大國關系發展趨勢
大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定性力量,也是我們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的關鍵所在。大國關系新一輪互動,引發國際和地區局勢複雜變化。一是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發展。兩國元首多次通話并舉行海湖莊園會晤,奠定了中美關系平穩、健康發展的基調。美國總統年内将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要着力引導學生認識到中美利益深度交融,不斷增多的全球新挑戰需要中美合作應對,積極穩定的中美關系符合兩國和世界各國的利益。二是美俄關系僵局難解。美俄兩國之間存在冷戰對抗的曆史慣性和地緣博弈的現實矛盾,兩國關系難見轉圜契機。同時,中美、中俄關系是中國與各大國關系中最為重要的雙邊關系。要着力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國始終緻力于與美國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國關系,推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高水平發展,中美、中俄關系将繼續穩定前行。三是歐洲一體化進程遭遇重挫。歐洲政治生态受民粹主義挑戰,一體化進程遭遇重挫,徹底走出危機尚需時日。要着力引導學生認識到歐洲是多極化世界的重要一級,是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我國與歐洲共同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系,提升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全球影響力。
三、關注熱點問題演變動向
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交替升溫,各主要力量繼續圍繞熱點問題進行戰略互動。一是朝鮮半島局勢熱度不減。美國提出“四不一要”原則,加大對朝鮮施壓力度,韓國新政府提出“制裁與對話并行”,朝鮮加快核導開發并試射洲際彈道導彈,半島局勢複雜敏感。要着力引導學生認識到中國始終堅持推進半島無核化、維護半島和平穩定、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半島核問題的正義立場,緻力于通過“雙軌并行”思路和“雙暫停”倡議解決各方關切,推動半島局勢緩和降溫。二是中東局勢深刻演變。中東地區民族、宗教和地緣矛盾交織,美俄等在中東激烈博弈,地區國家分化組合加劇,卡塔爾斷交風波攪亂地區局勢,叙利亞問題解決進程依舊複雜多變。要着力引導學生認識到中東亂局背後的曆史、文化、宗教因素和大國角力,理解中國在堅持不幹涉内政基礎上,始終積極參與推動中東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推動與中東國家深化各領域互利合作。
四、把握外交工作主要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開拓進取,開創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呈現出先進性、開拓性和穩定性的鮮明特征。外交工作将繼續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為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營造良好外部環境。一是确保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順利舉行。金磚國家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合作的典範,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治理、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作出重要貢獻。要着力引導學生了解我國以廈門會晤為契機,明确金磚機制前進方向,拓展各領域務實合作,深化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南南合作重要平台。二是維護周邊地區和平穩定。周邊是我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結合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上海合作組織、瀾湄合作等有關情況,要着力引導學生認識到中國秉持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不斷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妥善處理海上和邊界分歧,與亞洲各國人民共享和平發展成果。三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着力引導學生深刻認識“一帶一路”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偉大實踐,全面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了解“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後“一帶一路”建設和機制化進展情況,深刻理解“一帶一路”建設對解決人類發展難題、促進世界和平與繁榮的重大意義。